星期三, 7月 23, 2014
幼稚生通識
劉天賜個人專頁
第一屆全港幼稚園通識問答比賽,有200多間幼稚園參加。經過首輪遴選後,16間學校成功進入決賽,每間入圍學校選出K1、K2及K3學生各一名,(兩歲多至五歲)分組在台上對賽,以淘汰制選出最終勝出者。對我而言,不論怎樣友善,都產生反感,如果當今世界,該如此『教育』小朋友知識?我真的生錯了時代!
讓大家看看統一後的廿一世紀德國,歐盟中流坻柱,文明先進的社會,怎樣教育下一代,尤其幼兒。 德國幼稚教育強調兩個方面:一是事實與環境教育。二是實際生活與家政教育。
世球生病了,日語常用『公害』二字形容人類正在污染地球,下一代怎面對?德國幼兒已教育對周圍環境感到興趣及責任,直接觀察體驗自然。引導接觸自然,欣賞自然,從少知這個人類大責。看,教幼兒教導收拾及整理垃圾,香港家長怎想?教子弟做垃圾佬乎?這正是意識上大不同了。
實際生活上的必須具備的技能。如穿衣,熟悉使用各種玩具,認識每年的重要事件,掌握家務勞動技能(整理房間、洗衣做飯等),熟悉交通規則,學習一些儀器使用(收錄機、煎烤箱),對緊急情況作出反應。這些都是他們實用的生活技能,總不會連縛鞋帶也須佣人幫忙吧。記得五十年代唸幼稚園,沒有課本的,老師教導生活上的技能,如廁衛生,身體衛生,集體生活的規矩,如何做一個有禮貌的小朋友,如何對父母兄弟姊妹、同學老師,怎樣對待工人,店舖及服務員。後來知道這一切都是:倫理教育,責任心、是非心、誠信心都是這個一張白紙時代烙印在小朋友心底的。
正如參加比賽某校長所言,注重德育重於常識。那時,兩年制幼稚園教什麼文化知識?記得沒有英文,連廿六個字母也不教。中文只在高班教一些實用字,例如:父、母、兄弟、手足等,沒有超過十劃漢字喲!他日應考(都是名校),主考拿出生字卡問考生,正是這些字。主要看這位小考生的態度、禮貌,衣服鞋襪頭髮衛生,以及懂得應對。
中國孩子必要遵行中國傳統的生活態度:知所進退,知道處身什麼環境,面對什麼人,作出什麼行為及發出什麼語言,現代話是:『扮演什麼角色』。這要從蒙童時代開始授與的。
或者認為,上述的話十分封建,不合時宜,今天香港社會已不是五六十年前的社會了,不能『輸在起跑線』,而且,所所名校都嚴格篩選『精英兒童』入讀,趨勢是一年級生的補習老師已教三年級的課文。家長出盡八寶加強『填鴨式』灌輸,期望子弟能出人頭地,成為菁英中之菁英!
將來便可一世衣食不憂,好好過活。經營的學校也順從『顧主』家長心意,為難了這些幼兒。你同意這種教育嗎?
訂閱:
發佈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